抖音
抖音是一款可以拍摄短视频的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该软件于2016年9月上线,是一个专注年轻人音乐短视频社区平台。用户可以通过这款软件选择歌曲,拍摄音乐短视频,形成自己的作品。
抖音于2016年9月上线,一直磨刀磨到2017年春节后可能感觉跑通了才大举压上资源,产品优秀的数据表现又让头条很快决定将各种流量明星BD推广资源全力导向这个可以提升公司品相的新项目。抖音很快成为头条战略级产品。当然,头条最核心的算法优势也用到了抖音上,一开始就在产品层面加入算法推荐模型保证内容分发效率。
抖音App是一款社交类的软件,通过抖音短视频App你可以分享你的生活,同时也可以在这里认识到更多朋友,了解各种奇闻趣事。
抖音实质上是一个专注年轻人的音乐短视频社区,用户可以选择歌曲,配以短视频,形成自己的作品。它与小咖秀类似,但不同的是,抖音用户可以通过视频拍摄快慢、视频编辑、特效(反复、闪一下、慢镜头)等技术让视频更具创造性,而不是简单的对嘴型。
抖音平台一般都是年轻用户,配乐以电音、舞曲为主,视频分为两派:舞蹈派、创意派,共同的特点是都很有节奏感。也有少数放着抒情音乐展示咖啡拉花技巧的用户,成了抖音圈的一股清流。
快手
快手是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产品。快手的前身,叫“GIF快手”,诞生于2011年3月,最初是一款用来制作、分享GIF图片的手机应用。2012年11月,快手从纯粹的工具应用转型为短视频社区,用于用户记录和分享生产、生活的平台。后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流量成本的下降,快手在2015年以后迎来市场。
随着短视频的强势崛起,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把目光瞄向了这片极具价值、极具优势的流量洼地,并将其纳入了新的营销阵地,希望能借助短视频让品牌的长期价值和广告效果的转化更好地实现协同。
在快手上,用户可以用照片和短视频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也可以通过直播与粉丝实时互动。快手的内容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户遍布全国各地。在这里,人们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人,看到更真实有趣的世界,也可以让世界发现真实有趣的自己。
快手的用户定位是“社会平均人”。快手用户分布在二三线城市是由中国社会的形态所决定的。把所有的快手用户抽象当成一个人来看,他相当于一个‘社会平均人’。中国人口中只有百分之七在一线城市,百分之九十三的人口在二三线城市,所以这个‘社会平均人’就落在了二三线城市。”
快手的推荐算法用一个简短版本说,算法核心是理解。包括理解内容的属性,理解人的属性,人和内容历史上的交互数据,然后通过一个模型,预估内容与用户之间匹配的程度。
传统企业想要借势短视频营销突围可以有哪些玩法?如何才能将短视频营销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结合几个具体案例来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总结。
一、了解平台调性,玩转抖音企业号
相比个人账号而言,在内容发布、用户互动、营销组件上具有更强大功能的抖音蓝V率先成为企业短视频营销之路的流量入口。
今年7月,抖音官方发布了《抖音企业蓝V白皮书2019版》。白皮书数据显示对比去年 6 月,企业蓝V账号数量增长 44.6 倍,投稿量增长211倍。
企业账号已成为抖音平台重要的活跃用户,涉及了知识、育儿、科技、家居等多个行业,其中不乏一些账号通过精细有效的内容运营为自己赢得关注的同时,完成了有效的品牌转化。
如蓝V账号“掌悦读书”,是掌阅读书App的官方账号,目前在抖音上收获了371W粉丝,该账号发布的每条视频互动数据都非常可观。
其内容形式十分固定:打扮知性、气质温婉的红人优雅地坐在沙发上,有感情地念出一段节选自某本书中的精华文字,视频下方则嵌入了相关书籍的链接。每条视频下,关于书籍及红人朗读片段的讨论和感悟很多,账号精准地锁定了短视频中喜爱读书的群体,并用一种舒服、自然的形式完成了产品的宣传和有效的转化。
再看美发行业中的一个蓝V账号“秀之阁美发”,则是用短视频中最流行的剧情形式展现出了与“美发”相关的或有趣、或感人、或温馨的各种情境,美发融合于可看性十足的剧情中,为账号吸粉285.1万。
分析了大量的企业蓝V账号后,发现企业在运营自己的官方账号时,有几个要点需要注意:
1、准确找到切入点,内容要立足于自身产品的特性、立足于目标用户的特性,从而与产品进行恰到好处的匹配融合,整体的内容风格既要符合短视频平台的调性,也要符合普遍的大众趣味;
2、内容可以涉及多个方向,包括展现公司文化、员工生活;挖掘与品牌相关的UGC内容;抓住当下热点,表达品牌观点等;在这些内容中渗透企业的文化、传达品牌的优势:
3、展现形式上可以结合短视频当下流行的手段,如剧情、反转等,弱化企业的宣传属性,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二、线上线下联动,引发全民互动
如何更好地借助短视频的影响力,引发一场全民式的互动呢?
不少品牌都选择了放下“身段”,通过在短视频平台上发起以“流量大咖示范+圈层达人渗透+素人领袖自发扩散”为模式的主题活动。用一种接地气的方式“和年轻的消费者玩在一起”,让他们能够通过真正参与到品牌营销活动中,建立起与品牌之间的情感连接。
如去年海尔兄弟动画片片尾曲《雷欧之歌》里动感十足的“雷欧舞”被很多用户所喜爱,因此海尔趁势与快手达成合作,推出了海尔兄弟雷欧舞挑战赛。
活动期间,不仅有像“一禅小和尚”“僵小鱼”这样的高粉账号参与,更有大量的用户自发上传近百万个海尔兄弟的相关视频,视频总播放量高达1.3亿,为海尔带来了居高不下的热度。
同时,在线上活动期间,海尔还相应提供了丰富的线下传播渠道。千余家线下专卖店的电视大屏滚动播出快手的线上活动视频,日日顺乐家也提供了万余个智能快递柜轮播快手活动,线上线下的联动让品牌传播的效果得以进一步扩大。
再如娇韵诗在抖音发起的挑战赛,不仅邀请达人实力演绎产品特性,也吸引了海量UGC用户参与。而在挑战赛中,娇韵诗还提到:只要到娇韵诗的天猫店里报出暗号“哇,水被我控住了”,就会免费提供一个样品。这种引流方式通过持续获取流量,有效促进了品牌的销售转化。
还有溜溜梅发起的#溜溜梅扛酸全民挑战#,借助明星杨幂的号召力,整合了三千家线下门店参与,在三天时间内参与人数达到72.4万,视频播放量达到1.5亿。
在明星和KOL的带动下,UGC用户的参与热情被充分点燃。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每个参与者又进一步化身为品牌的代言人,从而引发了自来水式的传播效果,再辅以相应的线下活动后,品牌的营销效果得以更加扩大。
三、借势KOL的影响力
作为在短视频上某一垂直领域具有一定话语权和影响力的“意见领袖”,KOL们逐渐成为品牌们进行广告宣传的常规选择。即打破传统媒体较为直白式的宣传手段,借用KOL们在某一群体中的影响力,以原生内容的营销方法来完成品牌的有效转化。
相较而言,这种方式是目前众多传统企业普遍选择、运用的一种营销手段。
在刷短视频时,我们不难发现来自汽车、服装、美妆、视频、数码3C、食品等多个领域的品牌身影出现在不同KOL中的作品中。
但在选择红人进行广告投放的过程中,有两个问题是无法忽略的:
1、只有找到合适的KOL才能为广告主带来相应的传播效果和带货力。因此,在选择红人前,企业应该做好充分的调研和评估,综合考量红人的商业价值,选择调性、气质、用户重合度等方面均匹配的红人进行投放。
2、在内容上给予创作者合适的创意空间,摆脱在传统媒体中甲方姿态下直白式的广告宣传形式。与创作者一起将产品与红人特点、视频一贯的风格特性完美融合在一起,打消用户心底对于广告的反感,在潜移默化中收获用户对于品牌的认知度、好感度。
四、孵化自有红人,打造达人矩阵
与其借助其他领域的红人力量,不如孵化更熟悉产品的自有红人。通过他们与粉丝之间建立起的信任感,来增加品牌的投资回报率。
培养与产品调性、相关度契合的红人也成为一些品牌在短视频中获取更多话语权的有效手段。
以互联网起家、极具行业创新精神的家具制造企业尚品宅配配备了专业的短视频策划团队,其在短视频平台上走的就是视频矩阵的路子。
在抖音上,尚品宅配的账号布局分为两个分支:一个是包含“尚品宅配”““Honekoo整装云”等在内的品牌矩阵群;另一个则是人格化属性更为突出的达人矩阵群,包含了“wuli设计姐”“设计师阿爽”等达人。
两个分支双管齐下,从设计、装修、科普各个角度与潜在客户进行内容互动。通过内容锁定用户属性,获取用户更深的信任感,从而进行精准推送、激活用户,为品牌进一步赋能的同时实现有效的转化。
两个分支中的账号内容均以装修、家居知识为主,但达人矩阵中的账号则更加注重人格化塑造。如旗下账号“设计师阿爽”,目前在抖音上的粉丝量已经达到1662.4W,发布的视频数据也一直维持着稳定而良性的表现。
分析其账号内容,都是通过直观的场景呈现、由红人围绕着家居设计展开各种类型的专业介绍,体验感和代入感十足。而红人个人主页中的简介“我是阿爽,爱设计超过爱男人,承蒙厚爱”以及在视频末尾的再次强化则不仅让红人的专业性更加突出,也让她的形象更加饱满,更有记忆点。
人格化营销时代下,人、KOL才是主角,而品牌只是配角。
企业自主孵化出了表现优异的红人,也就意味着打造出了固有品牌以外的具有独立人格化的“新品牌”,这种新品牌显然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
上述提到的几种玩法并不是完全割裂的。
企业可以通过组合拳出击、多平台联动、线上线下有效融合的方式来将营销效果达到最大化。
但要想玩转短视频,企业首先要明白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即短视频正在建构一种新的媒介关系,这种新的媒介关系是从过去的单向传播转向了一种更为深入的互动。
因此,企业的短视频营销绝不是传统媒介时代下品牌的简单自我宣扬,而是要进入到短视频独有的话语体系之中,用娱乐互动、融合新场景、情感化叙事等符合短视频特性的对话方式。向用户传递品牌之外,输出有价值的、能够打动人心的内容,从而创建社交的扩散,帮助企业更好的传播品牌。
在今天这样一个轻量化的内容营销时代,短视频旺盛的生命力给传统企业带来了一条营销新路径。而如何有效利用这条路径去焕发新的活力则需要企业主、品牌主们不断地探索、尝试。